后勤管理处
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规章制度>>正文
北京物资学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014-05-20   后勤处

 

为提高我校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及时正确处置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体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落实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学校突发事件防治工作。

1.北京物资学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

长:校长 

副组长:分管后勤部门的副校长 

组员:校办、后勤管理处、学生处、保卫处、各二级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部、工会等部门行政主要负责人。

地址:后勤管理处校医院

电话:89534539

主要职责:

1)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

2)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责任制,明确各部门职责。

3)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地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4)督导、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准备工作。加强公共卫生监测,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5)负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组织管理、业务指导与监督检查,提供日常培训指导及现场医疗救治。

(6)负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对外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后,授权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信息发布要及时主动,实事求是,正确引导舆论,注重社会效应。

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小组

长:分管后勤部门的副校长 

副组长:后勤管理处处长、学生处处长 

组员:教务处、保卫处、工会、研究生部、校医院等部门行政主要负责人。

主要职责:

1.根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各部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应对的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午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主动、及时地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公寓、图书馆、体育馆(场)、餐厅、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向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应加大校园安保工作,保持校内秩序稳定;加强流动人员的管理力度,必要时实行封闭管理。

四、突发事件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学校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2)加强全校公共场所卫生管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教室、公寓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组织工作,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新生疫苗接种率,防止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5)依法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加工、运输、存储、使用、处理等环节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1.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尤其是有聚集、群发趋势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2.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

①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②严格执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③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校医院及学校有关部门应立即向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转报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同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学校领导部门举报相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情况。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及现场救护

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原则

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根据上级应急防控主管部门指令或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决定,即时启动学校应急预案。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相应级别的应急反应。根据不同类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分析事件的发展趋势,对事态和影响不断扩大的事件,可相应提高报告和反应级别,确保迅速、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校园稳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报告、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四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I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II级),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III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IV级)。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相应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措施

凡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学校应急预案: 

1)在上级应急防控主管部门指导下即时开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组织救护。

2)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3)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需要,协调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小组立即组织现场处置,作出应急反应。

传染病

做好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公共卫生工作,宣传防治知识,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建立紧急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传染性、流行性疾病,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及时向卫生防疫部门和区教育局报告,听取、执行卫生防疫部门的处置意见并严格落实到位。

对传染性、流行性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师生交叉感染和扩散。

在校园、教室内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对可能受到危害的学生和任课老师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加强病人的追踪管理。

做好患者思想工作,配合传染病的隔离、观察和治疗。学生病愈复课,必须由医院出具传染病康复诊断证明后方可复课。

⑥依据上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部门认定的应急响应级别具体安排学校的教学活动。

食物中毒

凡就餐后,师生出现不明病因的肚痛、胸闷、恶心、乏力、头晕、呕吐、腹泻等症状,尤其是有聚集、群发现象的,应高度怀疑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应立即做好下列工作:

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当地卫生、甚至公安等部门。

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当地卫生、甚至公安等部门。

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生部门处理。

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接种严重反应、接种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七、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控制措施

1.停止大型集会、人群聚集的活动。

2.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应急疫苗接种、预防服药。

3.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决定,开展卫生检疫等。

4.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知识宣教,提高师生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八、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的终止

1.应急响应终止的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已基本完成,次生、衍生事件危害被基本消除。

2.终止响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终止应由上级有关部门通知为准。

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善后处理

1.后期评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

2.奖励与处罚

1)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2)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法、依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3.其他事宜

涉及有关赔偿、补偿、奖励、救助等其他善后事宜,按相关规定办理。

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保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应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建设,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建设和技术研究,建立健全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应急系统

学校负责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应急人员在应急期间要24小时开机保证通信联络,随时到岗进入工作状态。学校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人,在正常情况下及时报告学校党委常委或主要领导。但在关键时刻,可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件的突发或扩散,事后再随即报告。

2.应急处置队伍

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并加强管理和培训。学校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增强应急意识和实战能力。

十一、学校日常工作管理与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有关制度与职责,加强学校公共场所的卫生防疫管理,保证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2.继续深入开展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卫生科普宣传(讲座、报刊专栏、广播、校内电视、橱窗、传单等),以提高师生员工科学防病的能力。每年在新生入校时发放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资料,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讲座,提高师生健康意识、卫生保健常识、自我防范意识,落实群防群控的政策。

3.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倡导良好的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公共场所(学生宿舍、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办公楼、计算机房、食堂等)人口密集处的空气流通与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通风;校环卫部门应经常组织实施灭鼠、灭蚊、灭蝇、灭蟑螂等活动,减少疾病的传播。

4.新生入学时作好预防传染病的各种疫苗接种,从根源上减少急性传染病在我校的发生与流行。

5.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督促学生多进行户外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6.严格执行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晨检午检制度、学生缺课追踪制度,班主任及学生干部系统对本班学生进行监测,对缺勤学生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尤其是聚集发病现象应报学生处、校医院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7.储备必要的医疗救治设备、药品、器械和人员防护物资,确保随时启用。

①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培训,掌握传染病的临床特征、个人防护措施、消毒隔离技术、疫情处置等业务技术。

②做好医院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

③协助疾控机构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检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8.认真做好突发各种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完善有关传染病管理制度,对可疑发热、肠道疾病的病人及时转诊,避免漏诊和误诊,并及时做好疫情登记,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9.建立健全医学隔离观察室,对传染病或疑似病例,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报告疫情,并按照传染病管理措施进行相应的隔离留观、积极治疗与消毒管理。

10.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对学校食堂和校内各餐饮部门进行食品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11.制定应急演练方案,定期组织各相关部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和处置的培训演练,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服从属地卫生行政部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安排,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由于学校人员居住密集,流动性大,疫情随时可能发生,积极采取高效、系统、科学、规范的管理办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做好长期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及应急准备,以确保学校公共卫生安全,维护学校稳定。

 

附件:北京物资学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

 

 

                                     

                                    北京物资学院

      2014520

 

 

 

 

 

 

 

 

 

 

 

 

 

 


关闭窗口
通知公告
服务平台
办公电话
办公室 电 话
  书  记 89534500
  处  长 89534868
  综合办公室 89534505
  物业楼宇中心 89534528
  物业校园中心 89534965
  动力保障中心 89534519
  餐饮服务中心 89534526
  校医院值班电话 89534537
  车  队 89534506

 版权所有 (C)    北京物资学院后勤管理处 All rights reserved